高考一二志愿的录取原则遵循“志愿优先,分数排序”的规则,第一志愿未被录取时才会进入第二志愿的筛选流程,且同一批次内各高校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档案。
高考志愿的录取规则分为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两种模式。在平行志愿模式下,同一批次的考生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计算机依次检索考生的志愿顺序(如A、B、C院校),一旦符合某校投档条件即被提档,后续志愿不再检索;而顺序志愿则严格按志愿优先原则,各高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若第一志愿未录满,才会从第二志愿考生中按分数择优补录。无论何种模式,考生需注意“一次投档”机制,即档案一旦被投至某校,若因专业不服从调剂、身体条件不符等原因被退档,只能进入下一批次或征集志愿,无法再被同批次的后续志愿学校录取。
报考时应合理规划梯度,第一志愿选择“冲刺校”,第二志愿作为“保底校”,并优先填报明确接收第二志愿的院校。平行志愿需利用“冲稳保”策略,顺序志愿则需严格评估第一志愿录取风险。务必关注招生简章中的单科成绩要求、体检限制及专业级差政策,避免因细节疏漏导致滑档。提前模拟志愿填报逻辑,熟悉流程并预留调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