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高考分为文科6门(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和理科6门(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总分500分,外语成绩当年仅作参考不计入总分。全国统一命题首次实施,文理科数学共用一张试卷但题目难度区分明显。
- 科目设置与分值:文科侧重史地,理科侧重理化,各科满分均为100分。语文作文要求缩写政治类文章,数学试卷文理科共用但最后一题文科生免做,体现基础能力考查导向。
- 外语的特殊性:外语虽为必考,但仅报考外语专业者需计入总分,其他考生成绩仅作录取参考,反映当时外语教育尚处普及初期。
- 考试形式变革:从1977年各省自主命题转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时间固定为3天,科目安排紧凑(如首日上午考政治、下午考物理),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
- 录取与影响:当年610万人报考,录取率仅7%,竞争激烈;理科生需掌握物理、化学实验基础,文科生需熟记历史事件和地理知识,科目设置直接影响中学教学重点。
1978年高考科目框架奠定了后续文理分科模式的基础,其统一命题、科目增删(如后续加入生物)等调整,均为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考生备考时需注意历史政策变化对科目权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