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第二轮填报机会,主要针对首轮投档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为未被录取的考生提供补报途径。它与补录不同,时间更早、参与范围更广,且不影响下一批次录取。
-
定义与作用
征集志愿是省级招办在每批次首轮录取结束后,向社会公布缺额计划,允许未被录取且达线的考生再次填报。核心目的是填补高校招生空缺,同时增加考生录取机会。例如,部分院校因生源不足或退档产生缺额,需通过征集志愿完成计划。 -
与补录的区别
- 时间不同:征集志愿在录取期间(7-8月)进行,而补录在开学后(9-10月)针对未报到学生。
- 条件不同:征集志愿面向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补录仅限未被任何批次录取的考生,且已录取但放弃入学者不可参与。
-
填报规则
- 平行志愿模式:多数省份征集志愿仍采用平行志愿,按分数优先原则投档。
- 分数限制:部分院校要求考生分数不低于首轮投档线,但生源不足的院校可能降分征集。
-
注意事项
- 及时关注信息:各省征集志愿时间较短,需紧盯官方通知。
- 理性选择:缺额专业可能较冷门,需权衡兴趣与录取概率。
抓住征集志愿的关键是快速反应与合理规划,考生应提前了解规则,避免错失补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