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新高考“院校专业组”模式下,考生可根据选考科目匹配情况,填报同一院校的多个专业组志愿,且每个专业组内可再选多个专业。例如,某校设物理组、化学组等不同专业组,若考生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可同时填报该校的物理组和化学组,大幅提升选择灵活性。
具体规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
专业组数量由院校设定
院校可设置1个或多个专业组,每组包含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例如,某校设“物理组”“物化组”“历史组”等,考生选考物理、化学时,可同时填报该校的物理组和物化组。 -
填报逻辑为“院校专业组+专业”
每个专业组为独立志愿,考生需按“院校+专业组”为单位填报。例如,A大学专业组1(含计算机专业)和A大学专业组2(含临床医学专业)可分别填报,每组内再选具体专业。 -
调剂仅限组内,不可跨组
若勾选服从调剂,调剂范围仅限当前投档的专业组内。例如,投档至A大学物理组后,若分数不足填报专业,只会调剂到该组内其他未录满专业,不会跨至化学组。 -
省市政策差异需关注
上海、福建等9省市实行该模式,但具体可填报的组数不同。例如,上海本科批可填24个专业组志愿,而福建每组限填6个专业志愿,需结合本地政策调整策略。
总结:合理利用多专业组填报规则,既能冲刺理想院校,又能兼顾专业偏好。建议提前研读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确保选科匹配,并科学规划“冲稳保”志愿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