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力度”是典型的病句,属于动宾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正确的表达应为“加大力度”,因为“力度”只能用“大小”衡量,与“加强/减弱”无法形成合理搭配。这一错误在公文、媒体中高频出现,甚至被误认为“约定俗成”,实则污染汉语规范性,需从语法根源纠正。
-
病句成因:汉语中“力度”指用力大小,仅适用“加大/减小”等表程度的动词。“加强”通常搭配“措施、管理”等抽象对象,强行组合“加强力度”违背语法逻辑,属于刻意追求对仗或排比导致的表达偏差。
-
高频误用场景:官方文件、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执行力度”等错误搭配,因审校不严形成传播惯性,甚至被部分人群默认为“正确用法”。
-
修正方案:
- 替换动词:直接改用“加大力度”“增强效果”等合规搭配;
- 调整结构:例如“强化管理”替代“加强管理力度”,避免冗余;
- 语法自检:写作时需警惕“加强+抽象名词”结构,优先查阅权威语法工具。
-
语言规范意义:病句泛滥会弱化汉语精确性,尤其在公共文本中误导大众语言习惯。文字工作者应带头遵循“信达雅”原则,摒弃生硬拼凑的句式。
提示:汉语表达需兼顾准确性与流畅度。若对搭配存疑,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专业语法指南,避免被“流行语病”裹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