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力度是不是病句

​“加强力度”是典型的病句​​,属于​​动宾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正确的表达应为“加大力度”,因为“力度”只能用“大小”衡量,与“加强/减弱”无法形成合理搭配。这一错误在公文、媒体中高频出现,甚至被误认为“约定俗成”,实则污染汉语规范性,需从语法根源纠正。

  1. ​病句成因​​:汉语中“力度”指用力大小,仅适用“加大/减小”等表程度的动词。“加强”通常搭配“措施、管理”等抽象对象,强行组合“加强力度”违背语法逻辑,属于刻意追求对仗或排比导致的表达偏差。

  2. ​高频误用场景​​:官方文件、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加强监管力度”“加强执行力度”等错误搭配,因审校不严形成传播惯性,甚至被部分人群默认为“正确用法”。

  3. ​修正方案​​:

    • ​替换动词​​:直接改用“加大力度”“增强效果”等合规搭配;
    • ​调整结构​​:例如“强化管理”替代“加强管理力度”,避免冗余;
    • ​语法自检​​:写作时需警惕“加强+抽象名词”结构,优先查阅权威语法工具。
  4. ​语言规范意义​​:病句泛滥会弱化汉语精确性,尤其在公共文本中误导大众语言习惯。文字工作者应带头遵循“信达雅”原则,摒弃生硬拼凑的句式。

​提示​​:汉语表达需兼顾准确性与流畅度。若对搭配存疑,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专业语法指南,避免被“流行语病”裹挟。

本文《加强力度是不是病句》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4908.html

相关推荐

什么动力添动词

激发、保持、发掘、唤醒 关于“动力”前使用动词的搭配,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常用动词搭配 激发动力 :强调通过刺激使潜在能力显现,如“科研工作者通过创新项目激发团队动力”。 保持动力 :侧重维持持续状态,如“长期目标需要我们保持持续学习动力”。 发掘动力 :突出发现潜在驱动力,如“公司通过职业规划帮助员工发掘内在动力”。 唤醒动力 :用于描述从沉寂中激活状态

2025-05-15 高考

活力前面填什么动词

‌活力前面常搭配的动词有"激发"、"保持"、"恢复"、"充满"和"提升" ‌,这些动词能精准描述与活力相关的动作状态。下面具体分析各动词的适用场景: ‌激发活力 ‌ 适用于通过外部刺激唤醒潜在能量,如"运动能激发身体活力"或"团队活动激发工作活力"。强调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过程。 ‌保持活力 ‌ 多用于持续性状态维护,比如"均衡饮食保持细胞活力"、"定期社交保持心理活力"。突出长期稳定的能量水平。

2025-05-15 高考

什么新动力填动词

​​“新动力”可搭配动词如“注入”“提供”“寻找”“挖掘”等,使用场景丰富。​ ​ “新动力”在描述给某个事物带来新的发展能量或推动因素时,常与“注入”搭配,例如“这一创新举措为新项目注入了新动力” ,强调引入外部力量或因素,激发事物内部活力,使其更具发展潜力和前进动力。“提供”也是常用搭配动词,“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力”,突出给予、供给某种促使发展的事物,助力目标达成

2025-05-15 高考

动力前面用什么动词

动力前面的动词通常用于描述如何激发或维持这种动力,常见搭配包括: 激发动力 通过某种方式引发内在驱动力,如“激发兴趣”“激发潜能”。 保持动力 维持持续的动力状态,如“保持学习热情”“保持工作积极性”。 调动动力 通过外部因素或策略激活动力,如“调动员工积极性”“调动市场潜力”。 发掘动力 挖掘潜在的驱动力,如“发掘创新动力”“发掘市场机会”。 觉醒动力 使意识或认知转化为行动力

2025-05-15 高考

动力前面加什么词修饰

​​动力前面可加的修饰词丰富多样,核心在于匹配语境与表达意图​ ​,例如​​“强劲的动力”​ ​突出力量感,​​“持久的动力”​ ​强调延续性,​​“十足的动力”​ ​传递饱满状态,而​​“内在/外在动力”​ ​则区分来源。不同场景需灵活选择形容词或动词,如职场用“奋斗的动力”,学习场景用“求知动力”,科学领域用“能量动力”等。 ​​形容词修饰​ ​:基础且高频,如“强大的动力”“无限的动力”

2025-05-15 高考

前进的动力前面加什么动词

“前进的动力”前面可以加的动词有很多,比如“激发”“增强”“推动”等,具体选择取决于语境和表达需求。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 1. 动词选择的关键点 激发 :强调从无到有的过程,如“激发前进的动力”,适合描述一种新的动力来源或启发。 增强 :侧重于原有动力的提升,如“增强前进的动力”,适用于描述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动力的情况。 推动 :强调动力的持续性,如“推动前进的动力”

2025-05-15 高考

动力用什么动词形容

‌动力可以用"激发""驱动""推动""维持""增强"等动词形容 ‌,这些词精准描述了动力在不同场景中的作用方式。‌关键亮点 ‌:①"激发"强调从无到有的启动过程;②"驱动"体现持续性影响;③科技场景多用"赋能"等新兴表达。 ‌基础动词组 ‌ ‌激发动力 ‌:用于教育或自我提升场景(如"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驱动发展 ‌:常见于经济/技术领域(如"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推动进步 ‌

2025-05-15 高考

动力用什么动词搭配

动力前边常用的动词搭配主要包括以下四类,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动词: 激发动力 通过鼓励或刺激使潜力转化为行动力,如“激发团队动力”。 保持动力 维持持续的行动力,如“保持学习动力”。 发掘动力 挖掘潜在的驱动力,如“发掘内在动力”。 唤醒动力 重新激活已有的积极性,如“唤醒工作动力”。 补充说明 : 动词与“动力”搭配时,多体现从无到有或持续维持的过程,如“激发”“保持”等。

2025-05-15 高考

需要前加什么动词搭配

​​在中文语境里,"SEO"前常搭配"做、搞、优化、学习、提升、做精"等动词,其中"做"最通用(如"做SEO"),"优化"更专业(如"优化SEO")。搭配需依据语境选择,强调行动、目标或过程时可灵活变化。​ ​ 做SEO是入门基础,适用于各类场景,如"做SEO需要分析关键词";搞SEO更口语化,常出现在非正式讨论中,如"这家公司专门搞SEO";优化SEO侧重精准改进,如"通过内容优化SEO效果"

2025-05-15 高考

体会前面加什么动词

“体会”是一个动词,表示通过感性认识、经验或思考等方式,理解并领悟某些事物的内在含义和价值。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不会在“体会”前面再加一个动词,因为“体会”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动词短语。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些与“体会”搭配的动词,这些动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语境和情感: 深深体会 :强调对某事物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切身体会 :指亲身经历的感受和理解。 认真体会 :强调在体会过程中投入的认真和专注。

2025-05-15 高考

激发前面用什么动词

激发用户兴趣是提升内容吸引力的关键。使用动词可以赋予标题更强的动态感和紧迫感,从而更容易吸引用户点击。例如,“5个简单的SEO技巧”比“SEO技巧”更具吸引力。研究表明,包含动词和情感词的标题点击率更高。 1. 动词提升标题吸引力的原因 动态感 :动词能够传递行动和变化,使标题更具活力,例如“掌握”“实现”“探索”等。 紧迫感 :动词可以营造一种迫切感,激发用户的参与欲望

2025-05-15 高考

提高重视程度是语病吗

‌"提高重视程度"不是语病,而是规范的汉语表达 ‌。该短语通过"程度"量化"重视"的深浅,‌符合"动词+名词"的动宾结构规范 ‌,且常见于政府文件、学术论文等正式语境。其合理性体现在三方面: ‌语法结构正确 ‌ "重视"为动词,"程度"为名词,二者构成动宾短语。类似表达如"提升服务质量""降低风险等级"均属同类结构,不存在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问题。 ‌语义逻辑清晰 ‌

2025-05-15 高考

扩大力度是病句吗

​​“扩大力度”不是病句,但“加强力度”这类表述存在动宾搭配不当问题​ ​。以下是具体分析。 “扩大力度”在语法和语义上是合理的搭配,属于常见的动宾结构表达,如“扩大生产力度”或“扩大宣传力度”等,表达范围的扩展性增强。但“加强力度”属于动宾不搭配的典型病句,正确用法应为“加大力度”或“增强力度”,这是因“加强”多与抽象概念搭配(如“加强管理”),而“力度”作为力度量需“加大”或“增强”来修饰。

2025-05-15 高考

提高效果是病句吗

不是病句 关于“提高效果是病句吗”这一问题,需要从语法和语境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语法层面分析 结构完整性 “提高效果”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提高”是动词,“效果”是宾语。这种结构在语法上是成立的,属于动宾搭配。 主谓宾要求 该短语本身不包含主语和谓语,属于 偏正式词组 ,而非完整句子。在汉语中,完整句子通常需要包含主语和谓语(如“他提高了效果”)。但部分特殊语境下(如广告语、标语)

2025-05-15 高考

提高水平是病句吗

​​“提高水平”不是病句,而是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常见搭配​ ​。​​关键点在于“水平”作为抽象名词,通常与“提高”“降低”“保持”等动词搭配​ ​,但需避免与“优化”“改进”等不恰当动词连用。以下是具体分析: ​​搭配合理性​ ​ “提高水平”符合汉语动宾搭配习惯,如“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教育水平”等。类似正确搭配还有“提升水平”“增强水平”(特定语境下),但“优化水平”“改进水平”属于典型病句

2025-05-15 高考

强化力度是病句吗

“强化力度”并不是一个病句。这个短语在中文中是通顺且常用的,通常用来表示增加某种力量、强度或效果。以下是对“强化力度”的详细解释: “强化力度”的含义 强化 :指通过增加力量、强度或措施来使某种事物变得更强或更有效。 力度 :指力量的大小或强度,通常用来形容某种行动或措施的影响程度。 “强化力度”可以理解为通过增加力量或强度来提高某种效果或措施的影响。 相关表达 加大力度

2025-05-15 高考

加强工作是病句吗

‌“加强工作”不是病句,而是常见的动宾搭配 ‌,‌但需注意具体语境是否恰当 ‌。动词“加强”通常搭配抽象名词(如管理、教育),若宾语“工作”本身已包含动作含义(如“加强扶贫工作”),则表达成立;若指具体事务(如“加强报表工作”),可能引发歧义。 分点解析 ‌语法正确性 ‌ “加强工作”符合汉语基本语法结构(动词+名词),如“加强纪律检查工作”中,“工作”作为抽象事务对象,搭配合理。 ‌语义适配性

2025-05-15 高考

尽力加快速度是病句吗

​​“尽力加快速度”严格来说不是病句,但在语义表达上可能存在不够精准清晰的情况。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病句,需看它是否违反了现代汉语表达规律或客观事理。以下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 ​​是否符合语法结构​ ​:从语法角度,“尽力”“加快”“速度”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尽力”是表示程度的状语,“加快”是谓语动词,“速度”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在语法上不存在问题。例如“我们尽力完成任务”

2025-05-15 高考

扩大兵力搭配恰当不

“扩大兵力搭配”这一表述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军队编制、兵力配置、战略考量等。在探讨其是否“恰当”时,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该表述的分析: 兵力搭配的恰当性 兵力搭配的原则 :兵力搭配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需要依据战场环境、敌我态势、兵员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合理的兵力搭配应注重各兵种的平衡性,确保每个兵种在战场上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兵力规模与效能的关系

2025-05-15 高考

加大力度发现是什么意思

“加大力度发现”通常意味着在某一领域或活动中投入更多资源、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以提升发现效率或质量。这一表述常见于政策文件、政府报告或新闻中,强调对特定事项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 政策背景 在政策层面,“加大力度发现”常用于推动重要工作的落实。例如,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地方政府会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新增文物线索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从而确保重要文化遗产的及时保护和利用。 应用场景

2025-05-15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