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存在争议,但关键突破集中在两个里程碑:1939年的ABC(阿塔纳索夫-贝瑞计算机)首次实现电子计算,而1946年的ENIAC被公认为首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前者由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约翰·阿塔纳索夫和克利福德·贝瑞设计,采用二进制与真空管技术;后者由莫奇利和埃克特研制,具备可编程能力并应用于弹道计算,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起点。
-
ABC的划时代意义
阿塔纳索夫和贝瑞于1939年完成的ABC计算机,首次将电子真空管(300个)与二进制运算结合,能解线性方程组。其设计包含现代计算机四大核心概念:电子元件、二进制、电容存储与逻辑运算。尽管因不可编程且功能单一未被广泛认知,但1973年专利诉讼裁定ENIAC的核心技术源于ABC。 -
ENIAC的实用化突破
莫奇利和埃克特受ABC启发,于1946年推出ENIAC。这台重30吨的庞然大物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通过人工接线编程,服务于二战弹道计算。其通用性(处理多种任务)和图灵完备性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但耗电惊人,真空管故障率高。 -
更早的机械计算机雏形
计算机的演进是累积性创新:19世纪巴贝奇的差分机(机械式)、1938年德国的继电器计算机Z-1,以及1943年英国的密码破译机Colossus,均为电子计算机诞生铺路。但ABC和ENIAC因电子化与通用性成为分水岭。 -
争议与共识
历史认定常因标准不同而异。若以“电子化”为标准,ABC是首创;若强调“通用可编程”,ENIAC更符合。冯·诺依曼随后提出的存储程序架构(1945年)进一步优化了ENIAC的设计,推动计算机进入新时代。
计算机的发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机械齿轮到电子管,每一代探索者都为今日的数字世界奠定了基础。理解这一历史,能更清晰地看到技术演进的脉络与创新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