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而新兴经济体及技术革命或将成为增长突破口。
美国关税政策的持续升级显著加剧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较此前预测下降0.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均受到冲击,美国自身经济增速预期也被大幅下调至1.8%。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扰乱全球供应链,更推升通胀压力,迫使各国消费者和企业减少支出和投资,从而拖累整体经济复苏。
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承压,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区域合作机制如RCEP、东盟合作和金砖国家协作正成为抵御单边主义的重要力量,南南贸易额从2007年的2.3万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6万亿美元。IMF指出,若美国持续推行关税措施,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将首当其冲,其经济脆弱性进一步凸显。这些地区通过技术合作、资源互补等手段仍能维持一定增长,尤其数字经济与服务业领域的快速扩张为其提供了新增长点。
技术革新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带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新商业模式并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债务问题突出,美国高额债务对经济持续性构成威胁,部分新兴经济体亦面临相似困境。地缘政治冲突与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需在全球范围内恢复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秩序。
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持续扩大开放,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彰显较强稳定性。其深化自贸区网络建设和改善营商环境,为跨国投资创造机遇,成为国际合作的“确定性”之源。与此全球正加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技术、南南贸易增势以及新兴市场结构调整均是重要方向。多国正逐步调整策略应对经济波动,例如加强区域协作应对粮食能源危机,推动绿色能源与数字化转型的融合。未来,各国需在多边合作框架下化解矛盾,同时充分利用技术革命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复苏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