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其关键亮点体现在消费潜能释放、新兴产业培育、民营经济参与、外贸动能增强及区域协同发展等领域,通过创新政策与实践探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可持续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充分释放消费增长潜力。各地通过创新政策持续激发内需动能,如“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覆盖港澳居民及外籍人士,简化补贴流程;农村地区依托“镇村两级服务点+流动服务队”模式实现家电置换服务下沉,并结合数字技术打造智慧商圈与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消费体验。广西、湖北等地还推出特色服务消费季,利用AI、全息投影等技术升级文旅场景,推动服务消费品质化发展,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各省市加速布局未来产业,例如北京聚焦6G通信与智能交通融合应用、氢能规模化利用等技术攻关;四川建立人工智能与新型显示机会清单,推动产业链精准对接。中小企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等地通过财税激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并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给予政策倾斜,释放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此类举措加速了数字化、低碳化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逐步形成技术引领型经济新增长极。
深化民营经济参与力度是夯实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首批含民间资本20%的项目试点,工业设备更新领域民营资本占比超80%,彰显政策开放性。孝感市推出577亿元重点项目清单,明确251亿元面向民间投资,并建立全流程对接机制保障项目落地。这种政企协作模式既拓展了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的空间,又有效缓解了公共投资压力,形成多元市场主体共建共享格局。金融支持与产权保护政策的细化落地,进一步降低民企进入门槛,促进市场活力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
外贸领域的制度创新与渠道拓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面对复杂国际经贸环境,广东打造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联运模式,浙江依托数字化平台打通国际国内市场,福建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跨国经贸对接活动,确保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5.6%。福建三峡风电产业园作为零碳园区标杆,产品覆盖全球30余国,印证了“走出去”战略对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作用。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厦门片区十年累计推出632项创新举措,31项获全国推广,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提供示范样本。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沿海与内陆省份强化优势互补,形成梯度发展新格局。晋江与长汀通过“山海协作”实现跨区域产业转移,晋江民企在长汀投资超百亿元带动县域经济升级;福建依托生态优势打造“新福建”,以占全国1.3%土地贡献4.3%GDP的同时能耗强度仅全国均值66%,彰显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中西部城市则依托资源禀赋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四川195条产业机会清单重点涵盖新型显示与软件产业链,形成东西联动、协同创新的区域经济生态圈。
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多维施策、系统推进。在政策层面,消费升级倚赖数字技术赋能与供需匹配精准化;产业革新依赖基础研究突破与中小微企业活力激发;开放合作要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制度型开放深化。各区域应立足区位特色选择差异化发展路径,如沿海城市主攻高端制造与跨境贸易,内陆地区聚焦生态产业与承接产业转移。政府角色则需从直接干预转向构建市场化营商环境,通过法治保障产权安全、完善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未来,随着“双循环”格局持续深化与科技革命纵深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呈现更显著的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特征,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