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稳中有乱、变中有机"的复杂态势, 世界格局加速重构,经济复苏与安全挑战并存,但中国外交战略为全球注入稳定性和发展机遇,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当前国际局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中美关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旧金山愿景"框架下维持总体稳定,但美方仍不断在高科技领域对华设限,台湾问题成为最大红线。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持续延宕,地区安全风险外溢。全球南方国家加速崛起,金砖扩员、上合组织扩容等机制创新推动多极化进程,但美欧保守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脱钩断链"与"去风险化"政策冲击全球产业链,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加剧科技伦理争议。然而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姿态应对变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累计155国参与,中欧班列突破10万列,82国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彰显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器的角色。
经济领域呈现"东升西降"分化格局。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金砖国家GDP总量逼近G7,中国贡献全球约30%的经济增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红利持续释放,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但美联储激进加息引发多国债务危机,斯里兰卡、阿根廷等陷入破产危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颠覆性技术催生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5G基站占全球60%,量子通信实现500公里级传输。绿色转型已成全球共识,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煤电,光伏组件出口覆盖150国。
安全态势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持续升温。俄乌冲突进入残酷阵地战阶段,美欧对乌军事援助突破千亿美元门槛。巴以冲突引发加沙人道灾难,联合国近东救济处资金缺口达2.9亿美元。网络战已成新战场,"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引发军备竞赛。太空领域,星链系统参与俄乌冲突通信保障,中国空间站完成6次出舱活动。但各国开始加强安全合作,《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通过工作计划,中国推动上合组织建立反恐法律框架。
面对挑战,中国外交展现智慧与定力。"中欧投资协定暂时搁置但未终止",中欧班列开通跨里海新线路规避地缘风险。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与东盟启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与21国建立"南海渔业争端解决机制"。多边舞台,杭州亚运会吸引1.2万外国记者,"China Travel"搜索量激增3倍。气候治理方面,中国风电装机占全球40%,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但外部压力持续增大,美国推动"芯片联盟"打压中国半导体产业,五眼联盟扩大情报共享范围。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亟待破解。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为破解"四大赤字"提供中国方案。未来需加强战略预判与底线思维,既要防范"修昔底德陷阱"风险,也要把握"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公民个人更应提升国际视野,关注RCEP政策红利,借助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