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权利边界与处理规则,核心亮点包括:禁止非法收集/泄露敏感信息、赋予用户知情权与删除权、严惩“大数据杀熟”等侵权行为,并构建了以《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核心的立体化法律体系。
-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法律定义
隐私权涵盖私人生活安宁、私密空间及活动,如电话骚扰、偷拍等均属侵权;个人信息则包括身份证号、行踪轨迹等可识别身份的数据,处理时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强制过度收集。 -
用户的核心权利
个人有权要求查阅、更正或删除其信息,且处理者需明确告知使用目的与范围。例如,APP需单独获取用户同意才能处理生物识别数据,未成年人信息被列为敏感信息并严格保护。 -
企业合规义务与侵权责任
企业需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如加密存储、定期风险评估。违规者可能面临高额罚款(如泄露200万条数据被罚200万元),情节严重者可追究刑事责任(最高7年有期徒刑)。 -
典型违法行为与**途径
“大数据杀熟”、倒卖快递面单、人肉搜索等均属违法。受害者可通过行政投诉、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固定证据(如截图、公证)是关键步骤。
数字时代,保护隐私需法律与个人双管齐下:企业应严守合规红线,用户需警惕信息授权并善用法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