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贸易纠纷频发,涉及合同违约、货物交付争议、价格波动风险等核心问题,典型案例包括橡胶交易违约案、硫磺合同价格暴跌纠纷等,凸显了国际贸易中法律适用、诚信履约和风险防控的重要性。
-
合同违约与交付争议:香港长兴公司与越南新美泰公司的橡胶贸易纠纷中,卖方迟延交货且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导致买方行使法定解除权并获法院支持违约金及保证金返还。此类案件反映出国际贸易中时间条款的严格性,以及卖方透明度不足可能引发的连锁风险。
-
价格波动与不可抗力: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淄博某公司与香港公司的硫磺贸易因价格暴跌(从750美元/吨骤降至70美元/吨)引发纠纷。法院通过调解平衡各方利益,强调大宗商品贸易需预设价格调整机制,同时警示企业需关注全球经济波动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
法律适用与域外执行:宁波国际商事法庭审理的手套贸易案中,涉及香港公司违约及股东责任认定,法院依据香港法律审查“刺破公司面纱”原则,但因成文法缺失未支持追责。此类案件凸显跨境贸易中准据法选择和法律查明的复杂性。
提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时,应细化合同条款(如交货时间、价格调整机制),选择可靠争议解决机构,并动态跟踪贸易国法律与经济环境变化,以规避纠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