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让课本人物“复活”的核心工具是可灵、即梦、DeepSeek等软件,它们通过动态形象生成、语音交互和场景还原技术,实现历史人物与当代人的跨时空对话。 这些工具操作门槛低,支持从静态图片到动态视频的丝滑转换,甚至能结合A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
-
动态形象生成
即梦AI(jimeng.jianying.com)和可灵AI(klingai.kuaishou.com)是主流工具。用户上传课本人物照片后,通过“轮廓边缘”锁定特征,输入如“李白,唐代诗人,持杯望月”等提示词,即可生成高清写实形象。可灵的“首尾帧”功能还能让图片动态化,例如让杜甫从课本插图中抬头凝视。 -
语音与交互实现
DeepSeek提供历史人物知识库,结合刺鸟配音等工具生成符合时代背景的语音。例如,输入孔子语录后,AI会自动合成带有古汉语语调的对话,并支持学生提问互动。上海部分学校已用此类工具开发“AI蓬博士”课堂助手。 -
低成本创作流程
普通用户只需三步:用即梦生成人物图(免费积分制)、可灵制作动态视频(35灵感值/次)、剪映添加背景音乐。淘宝甚至有店铺提供全套“AI复活”服务,单价低至10元。 -
教育场景创新
技术不仅用于趣味视频,还能还原历史场景。例如用AR技术让学生在教室“遇见”讲解《伤寒论》的张仲景,或通过AI推演“如果苏轼穿越到现代会如何评价智能手机”。
如今,AI正重新定义历史教育——当技术让课本人物眨眼微笑时,冰冷的知识点便有了温度。尝试用这些工具为你喜欢的诗人“赋予生命”,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