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放电检测是诊断电力设备绝缘缺陷的关键技术,主流方法可分为6大类:脉冲电流法(国际标准方法)、超高频法(抗干扰强)、超声波法(精确定位)、无线电干扰法(气体放电灵敏)、热检测法(温升定位)及放电产物分析法(油色谱检测)。
-
脉冲电流法
通过检测回路中的高频电流脉冲,测量放电电荷量,灵敏度高达pC级,是IEC-270标准推荐的核心方法,适用于变压器、电缆等设备的定量分析。 -
超高频法(UHF)
捕捉300MHz-3GHz频段的电磁波信号,有效避开电晕干扰,适合GIS设备在线监测,但需结合其他技术弥补定位不足的缺点。 -
超声波法
利用压电传感器接收放电产生的机械振动波,定位精度达0.5米内,尤其适合变压器和开关柜的缺陷排查,但信号易受介质衰减影响。 -
无线电干扰法(RIV)
通过无线电干扰仪检测放电对通信频段的干扰,对气体绝缘设备灵敏度高,但对油中放电检测效果较差。 -
热检测法
通过热电偶测量局部温升,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仅适用于严重放电的粗略定位。 -
放电产物分析法
分析绝缘油中分解的气体成分(如H₂、CH₄),间接评估放电程度,常用于变压器油色谱监测。
随着技术进步,声电联合检测(UHF+超声波+HFCT)成为趋势,通过多信号交叉验证显著提升抗干扰能力和诊断准确性。定期开展局部放电检测可提前数月预警绝缘故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