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GB色彩模式下,白光是通过红(R)、绿(G)、蓝(B)三原色光以等比例高强度混合合成的。这种基于加色法的原理广泛应用于显示屏、照明等领域,其核心在于三原色光叠加后刺激人眼产生白色视觉感知。
分点解析:
-
加色法原理
RGB模式属于加色混合,当红(波长约700nm)、绿(546nm)、蓝(435nm)光同时以最高亮度叠加时,人眼会将混合光识别为白光。这与颜料减色法(如CMYK)有本质区别。 -
亮度与平衡是关键
合成白光需确保三原色光的亮度一致。若某一颜色偏弱(如红色不足),混合结果会偏青(绿+蓝的补色),因此设备校准(如显示器色温调节)至关重要。 -
应用场景
- 显示屏技术:LCD/OLED屏幕的每个像素点由RGB子像素构成,全亮时显示白色。
- 舞台灯光:通过RGB LED灯具混合白光,可灵活调整色温(如冷白或暖白)。
-
人眼感知的局限性
实际合成白光可能因光源光谱不连续(如LED缺失某些波长)导致“非全光谱白”,但人眼仍会因三色刺激均衡而判定为白色。
总结提示
RGB白光合成是光学与生理学的巧妙结合,日常使用时需注意设备色准,避免因比例失衡导致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