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24年以来的科研成就展现了其作为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实力,在核能技术、人工智能芯片、航天工程、基础研究等领域取得多项“全球首次”突破,包括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入选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类脑视觉芯片“天眸芯”和光计算芯片“太极”引领算力革命、智慧天网卫星实现中轨通信技术跨越等。这些成果不仅推动学科前沿发展,更紧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
颠覆性技术突破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攻克第四代核电安全难题,入选“2024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无线微创脑机接口NEO被列为“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在芯片领域,全球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通过仿生视觉机制提升感知能力,而“太极”光计算芯片则突破传统电子计算瓶颈,为人工智能提供超低功耗算力方案。 -
航天与精密仪器创新
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全球首颗中轨天基网络卫星,填补了宽带通信技术空白;光学导航纳卫星星座首次实现飞机、舰船的全球性抗干扰导航,精度提升两个量级。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突破细胞动态成像极限,成像视场扩大百倍,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革命性工具。 -
基础研究与国际影响力
数学领域实现拉格朗日填充分类问题的重大突破,推动低维辛几何发展;《自然》《科学》正刊论文发表量居全球高校第六。清华简校释系列丛书首次公布战国竹书红外图版,促进古代文明研究国际化。薛其坤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9项成果斩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三大奖”,获奖数全国第一。 -
交叉学科与人才培养
新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等机构,构建“AI+学科”生态;通过笃实书院、至善书院培养跨领域创新人才,2024年近半数本科新生进入书院制体系。毕业生赴国家重点领域就业率超85%,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6.5%。
清华大学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宗旨,持续产出“与国家发展需要丝丝相扣”的成果。未来,随着医学园区建设、金融科技攻关等布局深化,其科技创新引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