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在命题风格、内容结构、能力要求等方面呈现以下变化:
一、命题风格与内容结构
-
稳中有新
试卷整体保持与2023年基本一致的风格,但通过新颖情境和问题设置区分能力层次。例如,以湖南省传统民居、广西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等为背景,考查地理现象分析能力。
-
人文与自然并重
选择题前5题侧重人文地理(如聚落分布、商业布局),后6题转向自然地理(如喀斯特地貌、水循环),分值分布接近5:5。
二、能力导向与核心素养
-
强化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
-
综合分析 :如第37题雨养型泥炭湿地案例,要求分析生物、水文、气候等要素的相互作用,需构建动态思维模型。
-
区域联系 :第43题东京都市圈案例,考查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强调系统整合思维。
-
-
突出实践应用与问题解决
通过人工降雨实验、文化遗产地开发等情境,考查知识迁移能力。例如,第9-11题结合水循环与水安全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三、难度层次与题型创新
-
难度适中且分层明显
选择题前5题较易,后6题难度提升;综合题分值较大(36-37题各28分),情境复杂,信息量大,如东京都市圈案例需从多源信息中提取关键内容。
-
情境化设计提升灵活性
题目多源于生活实际,如传统民居、城市绿化隔离带等,要求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现实问题,体现“学以致用”导向。
四、素材选择与课程思政
-
关注现实热点
以全球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短缺等为背景,考查生态安全观。例如,第44题人工防风阻沙方案设计,强化资源保护意识。
-
融合传统文化与科技创新
通过东京都市圈商业布局案例,展现区域发展矛盾与创新动能,体现学科特色。
总结 :2024年新课标卷通过稳定结构、分层设题、情境化创新,强化综合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既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又适应新高考选拔需求。考生需注重知识整合与问题解决能力,而非单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