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显式标识要求直观可见
服务提供者需在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显著位置添加“AI生成”或类似提示。例如,文本需在首尾或中间插入标识,图片需在边角标注,音频需加入语音或节奏提示,视频则需在起始画面嵌入标识。这些措施直接提示用户内容的人工智能属性,避免混淆。 -
隐式标识实现技术溯源
通过文件元数据或数字水印嵌入生成合成属性、服务商编码、内容编号等信息。此类标识虽不易被用户察觉,但为内容审核、违法追溯提供了技术依据,例如在金融诈骗案件中快速锁定来源。 -
多方责任协同落实
服务提供者需在生成、传播环节履行标识义务;平台需审核内容标识合规性;用户不得恶意篡改或删除标识。法规还要求与算法备案、安全评估等制度衔接,形成闭环管理。
随着AI技术普及,标识办法的落地将有效平衡创新与风险,用户可通过显式标识主动辨别内容,而隐式标识则为技术治理提供了底层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