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裁员能裁掉正式工吗? 是的,央企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裁掉正式工的。
1. 经济性裁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企业在以下情形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 破产重整:企业在破产重整期间,为改善经营状况,可以进行裁员。
-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企业因市场变化、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可以进行裁员。
-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进行转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导致部分岗位不再需要,可以进行裁员。
2. 法定裁员程序
央企在进行裁员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包括:
- 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
- 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 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 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3. 经济补偿
央企在裁员时,应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4. 特殊保护
虽然央企可以裁掉正式工,但法律对某些特殊群体提供了保护,如:
-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 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 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总结
央企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裁掉正式工的,但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法律对某些特殊群体提供了保护,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