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渣厚度与终孔深度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核心质量控制指标,直接影响桩基承载力和工程安全。沉渣过厚会导致桩端承载力下降,而终孔深度不足则可能无法满足设计入岩要求。以下是关键要点解析:
-
沉渣厚度的定义与影响
沉渣厚度指钻孔完成后孔底残留的钻渣层厚度,通常需控制在50mm以内(端承桩)。过厚的沉渣会形成软弱夹层,削弱桩端与持力层的接触效果,引发沉降风险。例如,某工程因泥浆含砂率超标导致沉渣达120mm,桩基检测承载力降低30%。 -
终孔深度的确定方法
终孔深度需通过钻杆丈量或钢测绳复核,确保达到设计入岩深度。计算公式为:
若未准确测量,可能导致桩长不足或混凝土浪费。 -
关键控制措施
- 清孔工艺:分两次清孔,首次在终孔后利用钻杆循环排渣,二次在灌注前通过导管调整泥浆指标(密度1.05-1.10,含砂率<4%)。
- 沉渣检测:采用测饼与测针组合法,两次深度差即为沉渣厚度。检测需在停泵5分钟后进行,避免泥浆流动干扰。
- 工序衔接:钢筋笼安装与混凝土灌注间隔不超过4小时,防止孔壁塌落增加沉渣。
-
常见问题与对策
- 泥浆含砂率高:增设沉淀池(建议6×4m/台)并定期检测;
- 初灌量不足:贮料斗容积需满足导管埋深0.8m以上,首盘混凝土冲击沉渣排出。
提示:施工中需结合地质报告动态调整参数,沉渣厚度超标时必须二次清孔。定期培训工人规范操作,并采用自动化测深设备减少人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