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品牌已形成清晰的梯队格局,头部企业以“无图+端到端大模型+全国开通CNOA”技术为核心壁垒。百度Apollo、华为、小鹏等品牌凭借亿级测试里程和规模化落地领跑第一梯队,而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正加速追赶技术迭代与场景覆盖。
技术实力分层:第一梯队的华为(乾昆智驾ADS 3.0)、小鹏(XNGP)、比亚迪(天神之眼)等已实现全国无图高速/城市领航,并基于端到端大模型开发,问界M7、小鹏G9等代表车型实际测试安全分超45分(满分50)。第二梯队的极氪、小米虽完成全国CNOA推送,但技术路线仍依赖高精地图或未完全切换至端到端方案。第三梯队如零跑、岚图等尚处高速NOA阶段,需突破全场景能力。
场景覆盖与商业化:百度Apollo的L4级萝卜快跑累计服务超600万单,覆盖11城;阿里“小蛮驴”物流车配送超1000万单,凸显封闭场景优势。Momenta通过数据驱动与丰田、奔驰合作,市场份额超60%,其“全球都能开”技术成为差异化标签。
安全与创新平衡:2025年监管强化后,头部品牌更注重透明化测试数据。理想AD MAX以“全场景无断点”设计实现28.25分(场景满分30分),华为夜间弱光环境响应领先0.5秒,特斯拉FSD虽未入榜但地库漫游能力被公认领先。
选择自动驾驶品牌需关注实际测试成绩与技术路线,优先考虑已通过大规模商业化验证的方案。未来两年L3法规落地将加速行业洗牌,建议持续关注工信部准入试点名单与第三方智驾大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