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导师评价标准以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师德师风为核心,结合量化指标与动态考核,旨在培养高素质研究生队伍。关键亮点包括:教学权重占比30%以上、国家级项目加分显著、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
教学能力考核
侧重课程质量与学生反馈,要求导师年均授课不低于64课时,学生评教分数需达85分以上。指导研究生论文通过率、创新实践成果(如竞赛获奖)纳入评分体系。 -
科研指标量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社科基金项目可获最高30分加分,发表SCI/SSCI论文单篇计5-10分。横向课题经费到账50万元等同1篇核心期刊论文。 -
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出现学术不端、歧视学生等行为直接取消评优资格。年度师德满意度调查需获90%以上学生认可,且需参与至少2次校级师德培训。 -
动态调整机制
每3年修订评价细则,新增“产学研转化效益”指标(如专利落地、企业合作)。连续两年考核末10%的导师暂停招生资格1年。
提示:导师可登录校内系统实时查询个人得分明细,建议提前规划科研教学任务以匹配评价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