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电路板上的主要元器件及其功能介绍,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而成:
一、基础被动元件
-
电阻(R)
-
功能:限制电流、分压、调节电路参数(如限流电阻、旁路电容)
-
标识:色环或数字编码(如“472”表示4.7kΩ)
-
-
电容(C)
-
功能:储存电荷、滤波、耦合、延时(如电解电容、陶瓷电容)
-
标识:无极性(无缺口)或带极性(负极标“-”)
-
-
电感(L)
-
功能:储存磁场能量、滤波、抗干扰(如电感线圈)
-
标识:螺旋形符号
-
-
二极管(D)
-
功能:单向导电、整流、稳压
-
标识:三角形符号(带箭头)
-
-
电位器(K)
- 功能:可调节电阻值,用于微调电路参数
二、主动元件
-
晶体管(Q)
-
功能:放大信号、开关控制(如双极晶体管、场效应管)
-
类型:NPN、PNP、MOSFET等
-
-
集成电路(IC)
-
功能:集成多个元件,实现复杂功能(如微处理器、运算放大器)
-
常见型号:74LS00(逻辑门)、555定时器等
-
三、其他关键元件
-
晶振(X)
-
功能: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电路(如石英晶体)
-
标识:圆形符号,频率标注(如10MHz)
-
-
传感器(S)
-
功能:检测环境参数(如温度、压力、光强)并转换为电信号
-
常见类型:温度传感器(NTC)、光敏电阻等
-
-
电源模块(U)
- 功能:提供稳定电压和电流,包括开关电源、稳压器
-
保护元件
- 功能:过流、过压、过热保护(如保险丝、TVS二极管)
四、连接与接口
-
连接器(C)
- 功能:连接电路板与其他设备或插件(如排针、排母)
-
排线与接口(J)
- 功能:传输信号,常见故障点因氧化或插拔不当导致接触不良
五、特殊元件
-
可控硅整流器(TR)
- 功能:高效开关电路,用于电源转换
-
激光二极管(LD)
- 功能:发射红外光,常用于遥控、激光测距
-
电磁继电器(E)
- 功能:电-机械转换,用于控制大电流电路
总结
电路板通过被动元件构建基础电路,主动元件实现信号处理与控制,集成元件简化复杂设计。不同元器件需根据功能需求合理选型与布局,以确保电路稳定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