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常用的颜料主要分为矿物色、植物色和动物色三大类,其中矿物颜料如石青、石绿、朱砂色彩鲜艳且历久弥新,植物颜料如花青、藤黄色调清雅,动物颜料如蛤粉、胭脂虫则具有独特的质感与光泽。这些天然颜料不仅赋予作品鲜明的东方美学特征,更承载着千年的工艺智慧。
-
矿物颜料
提取自天然矿石,经研磨、漂洗制成,特点是覆盖力强、稳定性高。典型代表:- 石青/石绿:由蓝铜矿和孔雀石制成,用于山水画的青绿设色
- 朱砂:硫化汞矿物,呈现正红色,多用于印章和工笔画
- 赭石:赤铁矿粉末,形成朴拙的土红色调
-
植物颜料
通过浸泡、发酵等工艺从植物中提取,色泽通透:- 花青:由蓼蓝叶发酵制成,是水墨画中最重要的蓝色
- 藤黄:热带树脂提炼,作为基础黄色调使用
- 胭脂:早期用红蓝花汁液,后发展为多原料复合色
-
动物及合成颜料
特殊来源的珍贵材料:- 蛤粉:贝壳煅烧后的白色粉末,工笔画底色必备
- 泥金/泥银:将金箔、银箔研磨成极细颗粒
- 洋红:明清时期引入的进口胭脂虫颜料
这些传统颜料通过"胶矾水"固定,与水墨形成互补体系。当代艺术家仍坚持使用它们创作,既能还原古画修复的准确性,也能在创新中延续东方色彩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