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教育日自1996年起设立,旨在提升全民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核心聚焦于灾害防范、校园安全与公共应急三大领域,通过年度主题迭代推动社会参与。
中国于1996年首次确立全国安全教育日,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倡议,初期以防灾减灾为重点。2008年汶川地震后,安全教育日强化了校园安全演练的强制性,要求中小学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习。2015年起,国家安全法修订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内容扩展至网络安全、反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近年来,主题更贴近数字化生活,如2023年强调“网络安全进校园”,反映社会风险形态的变化。
这一纪念日通过政策规范与公众活动双轨并行,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响应的长效机制。未来需关注新风险场景的适应性教育,如人工智能伦理与数据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