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化在合肥的传承,以六尺巷精神、桐城派文学和黄梅戏艺术为核心,通过城市景观、教育场所和社区活动等多元形式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合肥人文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六尺巷精神的现代诠释
合肥园博园的安庆园以六尺巷为主题,复刻青砖黛瓦巷道与让墙诗照壁,直观传递“谦和礼让”的价值观。庐阳区龚湾巷则通过社区调解机制和邻里活动,将这一传统美德转化为化解矛盾的实践智慧,形成“合肥版六尺巷”的基层治理样本。 -
桐城派文学的在地化展示
合肥桐城路沿线保留安医大、南门小学等历史建筑,其前身与东南医学院迁合、万慈小学改制等事件交织,体现桐城崇文重教传统的延续。园博园安庆园内的桐城派浮雕,精选方苞《狱中杂记》等名篇,结合刘大櫆籍贯考据的严谨表述,凸显学术传承的细节真实。 -
黄梅戏艺术的活态传承
严凤英故居位于桐城路140号,其艺术生涯与合肥黄梅戏剧院发展紧密关联。园博园将黄梅戏元素镌刻于长廊,而社区文艺活动常以《天仙配》选段为媒介,推动传统戏曲融入市民日常娱乐,形成“经典剧目+现代舞台”的双向互动。
桐城文化在合肥的传承,既是历史记忆的保存,更通过空间再造、教育渗透和社区共治实现创造性转化。 未来需进一步挖掘文化IP的联动价值,例如开发六尺巷主题研学路线或桐城派数字文库,让传统与当代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