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作为安徽省省会,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GDP总量从2012年的416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3507.7亿元,全国排名从第31位上升至第20位,成为长三角地区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和开放政策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引擎,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
-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合肥拥有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13个大科学装置,研发投入强度达3.91%,居全国前列。“人造太阳”“墨子传信”“九章计算”等重大科技成果在此诞生,科技转化能力显著。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8%,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占全国10.5%,光伏储能、新型显示等产业规模均居全国首位。 -
新兴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
通过“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布局,合肥培育了6个千亿级产业链。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入选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智能语音产业全球领先。联宝科技、京东方、蔚来等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集聚,2024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2%,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6倍,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
开放与绿色转型协同推进
合肥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铁密度居长三角首位,自贸试验区推动外贸总额突破1669亿元。巢湖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单位GDP能耗仅为全国一半,环湖湿地生态修复成为全国样板。营商环境跻身全国前十,近三年实施330多项改革,民营经济贡献68.2%的服务业营收。
当前,合肥正从“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跨越,以“6+5+X”产业集群体系为蓝图,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与产业链协同,巩固其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战略支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