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发展策略的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投资为杠杆、以人才集聚为支撑,通过“科创+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实现跨越式增长。关键亮点包括:聚焦国家战略布局大科学装置、打造“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养人”生态吸引30万大学生落户,以及独创“合肥模式”实现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科技创新是合肥逆袭的第一动力。依托中国科大、科学岛等科研机构,合肥建成12个大科学装置,量子通信、核聚变等原创成果全球领先。财政科技投入占比达17.8%,全社会研发强度3.46%,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如清华合肥院的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已推广至全国30城。
产业投资体现精准的战略定力。从京东方、蔚来到大众安徽,合肥以“产投”思维布局产业链核心环节,形成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六大千亿产业。政府通过“共同成长计划”等金融工具撬动社会资本,实现战新产业增加值占比近60%,度电GDP达全国1.7倍。
人才政策构建持续竞争力。成立人才发展集团,实施“20万岗位招才”行动,2025年目标新增35万就业大学生。通过种子基金、科技成果转化专班等机制,让人才与产业相互成就,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超16万,成为长三角重要人才净流入地。
区域协同放大发展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作。2025年将打造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力争GDP突破1.5万亿元。
合肥的经验表明,坚持创新驱动、保持产业定力、优化要素配置,是内陆城市突破资源约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