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考等级赋分是新高考改革中为解决科目难度差异和分数不可比问题而引入的评分机制,主要应用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选考科目。以下是核心要点:
一、基本规则
-
适用科目
仅对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选考科目实施等级赋分,统考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采用原始分。
-
等级划分
将考生按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约为15%、35%、35%、13%、2%。
-
赋分区间
A等级:100-86分;B等级:85-71分;C等级:70-56分;D等级:55-41分;E等级:40-30分。
二、转换公式
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公式为: $$ T = \frac{(T_2 - X)}{(X - T_1)} \times (Y_2 - Y_1) + Y_1 $$
其中:
-
$Y_1$、$Y_2$:原始分区间下限和上限(如A:80-61);
-
$T_1$、$T_2$:等级分区间下限和上限(如A:100-86);
-
$X$:考生原始分;
-
$T$:转换后的等级分。
三、特点与优势
-
公平性
通过排名比例转换,消除科目难度差异,实现分数可比性。
-
分数波动
赋分后分数可能高于原始分,但整体分布更均衡。
四、注意事项
-
计算规则 :不同省份具体比例和区间可能略有差异,需以当地教育考试院规定为准;
-
志愿填报 :等级赋分后,考生排序不变,可参考原始分排名选择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