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鉴定是确保建筑安全的核心环节,但实践中常出现检测不规范、报告逻辑混乱、数据缺失等关键问题,直接影响鉴定结果的可靠性。
-
检测流程漏洞:现场抽样随意、数量不足,如仅检测3个构件支撑整层结论;混凝土构件漏检钢筋参数,钢结构忽略锈蚀检测,导致数据无法反映真实荷载。
-
报告质量问题:安全性鉴定与抗震鉴定混评、层级评定缺失;计算模型错误(如内框架误建为框剪结构),承载力验算缺失或脱离实际,结论可信度存疑。
-
档案管理缺陷:原始记录丢失、电子文件未归档,合同评审与鉴定方案缺失,部分机构甚至未保存计算书,追溯性差。
-
施工工艺缺陷:模板工程轴线偏移、混凝土蜂窝孔洞、砌体拉结筋数量不足等实体问题频发,需结合现场检测与规范复核。
-
机构管理疏漏:质保体系形同虚设,部分项目仅做使用性鉴定却用于安全评估,加固后未重新建模,埋下隐患。
提示:选择鉴定机构时需核查其质保体系完整性与历史报告合规性,重点关注检测数据完整性、计算逻辑及现场复核记录,避免因流程漏洞导致误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