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中的常见误区往往源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轻则延误救援,重则加重伤害甚至致命。 例如油锅起火用水扑灭、煤气罐着火先关阀后灭火、火灾中用湿毛巾穿越浓烟逃生等操作,看似合理实则危险。掌握科学方法,避免以下误区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
- 油锅起火用水扑灭:水会引发油滴飞溅导致火势蔓延,正确做法是关闭气源后用锅盖闷灭或覆盖湿布隔绝氧气。
- 煤气罐着火先灭火后关阀:阀门完好时应优先关闭阀门,若阀门损坏则需灭火后堵住瓶口转移,避免回火爆炸。
- 火灾逃生依赖湿毛巾:湿毛巾仅能过滤轻度烟尘,有毒浓烟中应选择关门堵缝等待救援,而非冒险穿越。
- 溺水后倒挂控水:控水会延误心肺复苏黄金时间,无论是否吸入水,均需立即清除口鼻异物并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 异物卡喉拍背或掏挖:拍背易使异物深入气道,正确做法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人)或背部拍击联合胸部按压(婴幼儿)。
- 扭伤热敷或立即揉搓:热敷加剧肿胀,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48小时后才考虑热敷。
- 流鼻血仰头止血:仰头会导致血液倒流呛咳,应坐姿前倾,捏住鼻翼压迫止血10分钟,必要时冰敷鼻梁。
- 烧伤涂抹牙膏或酱油:非无菌物品易引发感染,应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覆盖清洁纱布后就医。
应急处置的核心是科学判断、快速行动。误区多来自经验主义或片面认知,唯有通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避免。建议定期参与急救课程,更新知识储备,关键时刻才能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