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国防特色、产教融合、创新驱动”为核心,通过双导师制、分类培养、国际化合作等举措,打造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其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尤其在船舶、核能等优势学科领域形成鲜明特色,毕业生以“上手快、后劲足”备受行业认可。
哈工程的研究生培养首先依托“双导师制”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校内导师负责学术指导,企业导师聚焦工程实践,双方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例如,与哈电集团、中船重工等38家单位共建产教平台,研究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如船舶减振降噪、零碳动力装备等课题,确保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课程体系采用“基础+专业+实践”模块化设计,硕士生需完成至少12个实验项目和8周企业实习,博士生则需通过创新基金申报制强化科研攻关能力。
分类培养是另一大亮点,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从课程设置到论文要求差异化培养。学术型侧重理论深度,需发表高水平论文;应用型强调技术转化,毕业设计需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例如,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硕士可选择“智能船舶设计”或“深海装备可靠性研究”等方向,课程内容融入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国际化方面,学校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随机过程》《核反应堆工程》等全英文课程,并聘请152名境外博导参与指导,提升学生全球视野。
提示: 哈工程的研究生教育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若考生希望深耕国防科技或高端制造领域,其“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能提供扎实的科研训练和行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