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是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第三方监督的真实性、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全程可追溯性。通过监理或建设单位人员现场见证取样、封样送检,可有效杜绝材料造假,保障工程安全。
-
授权与人员资质
工程开工前需由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向施工单位、质监站及检测机构提交书面授权,明确至少2名持证见证人员。见证人需具备建设工程试验专业知识,并对取样真实性负连带责任。 -
标准化取样流程
取样需在见证人员监督下进行,按技术规范随机抽取代表批次的材料(如混凝土试块、钢筋接头等)。样品需标记工程名称、部位、日期等信息,采用二维码封志或双人签字密封,确保唯一性。关键过程需留存影像资料备查。 -
送检与报告管理
封样后须48小时内送至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报告须加盖“有见证检验”专用章。若结果不合格,需24小时内上报质监站,并按规定加倍复试。报告未注明见证人或无专用章的,不得作为验收依据。 -
关键材料覆盖范围
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必须100%见证取样,包括承重结构混凝土试块、砌筑砂浆、防水材料等。水泥、钢筋等进场需核查出厂合格证,并按批次抽样复验,确保强度及耐久性达标。
提示: 当前部分工程仍存在“证而不见”的漏洞,建议结合电子封样技术(如区块链溯源)强化监管。施工单位应建立取样台账,监理单位需定期核查检测报告与现场进度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