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微信号属于泄露个人信息,法律明确将其纳入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范畴,未经授权披露可能面临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
-
微信号与个人身份强关联:微信号通常与手机号、银行卡实名绑定,能直接关联到特定自然人,具备身份识别功能。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认定,非法买卖微信号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法律明确保护微信号隐私:
- 《民法典》规定微信号属于个人信息,未经同意泄露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 《刑法》第253条将非法获取、出售微信号等行为列为犯罪,情节严重者可判刑。
-
泄露后果严重:微信号泄露可能被用于诈骗、骚扰等违法活动,甚至危及财产安全。例如,不法分子通过盗取的微信号实施“刷单诈骗”或勒索。
提示:保护微信号与保护身份证号同等重要,避免随意公开或授权他人使用。若遭遇泄露,可向微信平台举报或通过法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