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榜的后代延续了其科学报国的精神,不仅在化工领域成就斐然,更将“爱国、勤奋、笃学”的家风代代传承。侯氏家族被誉为“一门伯侄双院士,儿孙满堂皆化工”,后代中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侯虞钧、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院长侯琳熙等杰出人物,他们或突破关键技术,或投身教育科研,始终践行着侯德榜“工业救国”的初心。
- 化工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侯德榜的侄子侯虞钧在伯父资助下留学美国,创立“马丁-侯状态方程”,归国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推动中国化工理论发展。其堂孙侯琳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发电子化学品国产化技术,获多项科技奖项,并致力于化工科普教育。
- 家风传承的典范:侯德榜立下“学成必归国”的家规,后代无一例外回国效力。他要求子女公私分明,生活俭朴,长子侯虞篪曾赴印度援建碱厂,长孙侯盛锽等后人多次重访五通桥“永利川厂”旧址,追寻先辈足迹并题词缅怀工业精神。
- 跨时代的使命延续:侯德榜长孙侯盛锽曾感慨“少年离家老大回”,其家族近年走访福华化学等企业,赞赏现代化工对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侯德榜理念一致。后代通过宣讲科学家精神、捐赠史料等方式,持续弘扬“侯氏制碱法”背后的创新与爱国情怀。
侯德榜后代的故事,既是家族记忆的延续,更是中国化工事业发展的缩影。他们的选择印证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永恒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