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的名称由来与历史发展可归纳如下:
一、名称由来
-
地理概念起源
山东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最初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地区,与“关东”同义。
-
行政区划确立
-
金代 :1168年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开始作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
-
元明清时期 :元代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明朝设山东行中书省,清朝初设山东省,名称固定为省名。
-
-
简称“鲁”的由来
因西周时期周公旦封鲁国于今山东境内,故简称“鲁”,并称“齐鲁之邦”。
二、历史发展
-
远古文明
山东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发现“沂源人”(40万年前)及北辛文化(8000年前)、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证明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
夏商时期
属于夏朝九州之一的青州,商朝多次迁都于此,是商族活动中心。
-
西周分封制
齐国(姜子牙封地)、鲁国(周公旦封地)为重要封国,形成“齐鲁文化带”,奠定“齐鲁之邦”之称。
-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鲁国成为经济文化中心,鲁国推行“初税亩”标志封建制度萌芽,齐国成为最早封建大国。
-
秦汉至近现代
秦设临淄郡、齐郡等,汉代属青州、徐州、兖州三州,历经多朝代更迭,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三、文化地位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子、孟子诞生地,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