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维修安全的核心在于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断电防护、多人协作监护,以及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 维修前需全面检查设备状态,设置警示标志并封锁作业区域;维修中禁止带电操作,短接线路必须专人监护;维修后需彻底清理现场并测试安全装置。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触电、坠落或机械伤害等致命风险。
-
断电与警示是首要原则
维修前必须切断主电源并上锁,悬挂“禁止合闸”标识。层门、轿厢入口处需设置护栏及醒目标志,无机房电梯还需在控制柜周围加装防护栏。若井道或底坑进水,需先排水并完成绝缘测试,严禁强行送电。 -
带电操作与短接线路的极端风险
除非必要情况,严禁带电检修。若必须短接门锁或安全回路,需确保轿厢/层门完全关闭,并安排专人实时监护,作业后第一时间拆除短接线。统计显示,门锁短接引发的剪切事故占维修事故的40%以上。 -
多人协作与防护装备缺一不可
轿顶或底坑作业时,需至少两人配合,其中一人负责紧急制动和联络。进入井道前必须确认轿厢位置,使用36V安全电压照明,穿戴防滑鞋、安全绳及绝缘手套。拆装钢丝绳时需同步用安全钳固定轿厢,木桩支撑对重。 -
困人救援的标准化流程
乘客被困时,必须断电后通过盘车装置平层,严禁松闸溜车或从安全窗救人。急修人员需先与物业沟通现场状况,避免盲目操作导致二次伤害。 -
机械与电气系统的日常维护重点
每周检查门机触板开关线磨损情况,及时更换老化部件;每月测试限速器、安全钳联动性能;机房保持干燥清洁,油渍布需专用容器存放。曳引轮槽磨损深度超过1mm必须停用更换。
提示: 维修单位需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培训,所有操作记录存档备查。用户若发现电梯异常抖动、层门卡阻或平层误差超过15mm,应立即停用并报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