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加盖骑缝章时,对方不承认合同效力的情况需结合法律要件和实际履行综合判断。 关键点在于:骑缝章非合同生效的法定必备条件,但缺失可能增加举证难度;若合同其他条款合法且双方已实际履行,仍可认定有效;若对方恶意否认,需通过补充证据(如往来记录、履行凭证等)证明合同真实性。
-
法律效力核心依据
合同有效性取决于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等法定要件,而非骑缝章。即使未加盖骑缝章,只要双方签字/盖章且无违法条款,合同仍受法律保护。但若合同明确约定“骑缝章为生效条件”,则需按约定执行。 -
举证风险与应对策略
骑缝章的作用是防止篡改,缺失时对方可能以“页面替换”为由否认。此时需提供辅助证据链,如签约过程的沟通记录、付款凭证、履约行为(如货物交付、服务执行)等,以证明合同真实性和双方合意。 -
行业与场景差异
多页合同或高价值交易中,骑缝章更关键;简单合同或长期合作中,双方信任度高则影响较小。电子合同因技术防篡改(如区块链、数字签名),骑缝章必要性降低。 -
恶意否认的**路径
若对方无合理理由否认,可先协商补签或书面确认;协商不成时,通过诉讼/仲裁主张权利。法院通常会结合合同条款、履行事实及其他证据综合判定,而非仅以骑缝章缺失否定效力。
提示:重要合同建议规范加盖骑缝章以减少纠纷;若已缺失,尽早固定履约证据并咨询法律意见,以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