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考地理使用全国新高考Ⅰ卷(山东卷),由省内自主命题但严格遵循新课标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试卷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并融入黄河战略、海洋经济等山东特色元素。
-
试卷类型与命题机制
山东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2020年起),地理科目采用“3+3”模式,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同属选考范围。试卷由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命题,但题型、分值与全国新高考Ⅰ卷保持一致(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包含15道选择题(45分)和4道综合题(55分)。 -
核心考查方向
- 区域地理占比40%以上:侧重分析山东及周边区域(如黄河流域、环渤海地区)的自然特征与产业发展。
- 实践能力导向:常出现“研学考察”“数据统计”类情境题,例如分析胶东半岛风力发电布局的合理性。
- 人地关系热点:近年试题多次涉及“碳达峰”“盐碱地治理”等国家政策与山东本地案例的结合。
-
备考建议
- 重点关注《山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的必考模块,尤其是“产业区位”“资源环境承载力”等高频考点。
- 熟练使用地形图、气候图等工具,强化对沂蒙山区、鲁西北平原等本地典型地貌的认知。
山东地理高考试卷既体现国家命题标准,又深度融合本省发展实际,考生需平衡基础知识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