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分为认识全球和认识区域两大主题,贯穿地理工具和地理实践。
一、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培育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还能形成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
二、课程内容:认识全球与区域
课程内容分为认识全球和认识区域两大主题。认识全球侧重地球整体面貌,如宇宙环境、气候类型等;认识区域则聚焦中国及世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特点,如地形、人口分布等。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理解地理现象。
三、教学理念:贴近生活,注重实践
新课程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如太空探索、家乡景观调查)和实践活动(如制作地球仪、绘制气候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倡导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鼓励教师创设多样化情境,设计探究性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五、评价方式:促进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强调“教-学-评”一致性。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活动性辅文,教师可以动态监测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实施建议:跨学科主题学习
新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课程亮点,鼓励学生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如大运河文化)开展综合学习,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整合其他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通过核心素养导向、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全面的评价体系,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应依标教学,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