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一卷作文题目聚焦“答案与问题”的辩证关系,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否会因技术便利而减少”这一核心议题。题目开放性强,鼓励考生结合科技与人文、个体与社会展开多元思辨,既考察逻辑深度,又强调创新表达,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兼具时代性与哲学性的典型命题。
从技术层面看,作文材料以互联网和AI的普及为切入点,揭示“快速获取答案”的现状,但并未预设结论,而是通过提问激发考生反思:知识性问题的解决是否意味着人类探索的终结?深层问题如伦理、情感、创造力等能否被技术替代?这种设计既呼应了“新课标”对思辨能力的重视,又避免了对立式命题的局限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论证空间。
从写作实践角度,高分作文需突破“技术利弊”的二元论述,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例如,可探讨“问题层级理论”——技术解决的是“已知的未知”,而人类永恒的“未知的未知”恰恰推动科学艺术发展;或结合历史案例,如爱因斯坦对经典物理学的追问,说明伟大突破往往源于对“标准答案”的质疑。若能联系个人体验,如学习中对ChatGPT的合理使用与独立思考的平衡,更能体现真实性与深度。
教育导向上,此题明确传递“创新人才培养”的信号。材料中的“问题”不仅是认知对象,更隐喻成长中的挑战——在信息过载时代,保持提问能力比记忆答案更重要。考生若能跳出应试思维,展现对“终身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思考,如援引《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或乔布斯“Stay Hungry”的理念,更能凸显立意高度。
此题的成功作答需兼顾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既需逻辑严密的框架,也需个性化的鲜活表达。考生不妨以“提问者”而非“答题者”姿态构建文章,真正体现“答案永远在问题之后”的深刻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