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素养导向
关于初中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及感受,综合多篇高权威性资料,可归纳为以下核心要点:
一、课程理念的更新
-
科学探究核心地位
新课程强调以科学探究为主导,倡导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例如,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而非单纯记忆公式。
-
素养导向目标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价值)需协同落实。过去教学中常偏重知识目标,忽视能力与情感目标的培养。培训中学习到,实验技能、科学态度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样重要。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
探究式教学
采用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验证反应规律,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情境化教学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如用“厨房中的化学”引入酸碱盐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
大概念教学
以分子、原子、元素等大概念统领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结构。例如,在物质变化教学中,通过“变化与能量”的大概念串联物理、化学变化。
-
持续学习与反思
教师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专业培训、同行交流等方式更新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等跨学科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四、教学评价的改进
-
过程性评价
除考试成绩外,关注学生的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过程性指标,全面评估学习能力。
-
素养导向评价
通过项目式学习、开放性试题等评价方式,检测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
五、实践中的挑战与建议
-
教材与教具 :新教材内容更注重综合性,需配套开发实验教具和教学资源。
-
教师培训 :建议增加校际交流机会,推广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
通过此次培训,深刻认识到化学教学需从知识传授转向素养培育,教师需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