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呈显著递减趋势,并呈现三层垂直结构:表层混合层(0-100米)温度均匀;中层温跃层(100-1000米)温度骤降;深层恒温层(1000米以下)常年保持低温。这一变化主要由太阳辐射的穿透深度和海水对流作用决定,低纬度海域表层水温可达30℃,而4000米深处仅2℃左右,两极深海甚至低于-1℃。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纬度决定表层水温基础值,赤道地区因太阳直射常年高温,极地则接近冰点;洋流会改变局部温度,暖流经过的海域温跃层更深,寒流区域则更浅;季节变化主要影响表层100米以内,夏季温跃层明显上移,冬季混合层加深。温跃层的厚度和位置会因海域地形、海陆分布差异而波动,例如大陆架边缘的温跃层往往比开阔海域更陡峭。
理解海水温度垂直曲线对海洋生态、气候研究和军事活动至关重要。例如,温跃层会阻碍上下层海水交换,形成“声学通道”影响潜艇探测;深海恒温层的稳定性为深海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建议通过专业温盐深仪(CTD)获取实时数据,或参考卫星遥感结合海洋模型的预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