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内推优是共青团选拔优秀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的核心流程,其核心在于“民主评议+组织审核”双轨机制,关键亮点包括: * 标准化流程(团支部提名→民主投票→理论考试→公示审批);* 严控比例(每学期推优人数不超过支部团员15%);* 多维考核(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综合能力、团课学习缺一不可)。
-
提名与民主评议
团支部需在征求上级团组织及辅导员意见后确定候选人,召开全体团员大会(出席率≥80%),通过无记名投票推选,得票过半者进入下一环节。部分高校要求候选人现场陈述志愿服务、科研创新等表现,增强透明度。 -
理论考试与资格审核
通过民主评议的候选人需参加校团委组织的理论考试,内容涵盖党团基础知识、时政热点等,不合格者直接淘汰。考试通过后,二级团组织结合日常表现(如“红领巾奖章”获章情况)综合评估,形成拟推荐名单。 -
公示与党组织推荐
拟推荐名单需公示5天以上,接受全员监督。无异议后填写《推优审核表》,经校团委审批最终确定推优人选,并向同级党组织推荐。部分单位要求同步录入“智慧团建”系统,标记“经少先队推优入团”字段。
提示: 推优结果与候选人日常表现强相关,建议提前参与团课学习(≥8学时)及社会实践,积累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