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谱》瑷文作者为元代画家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号云林,是“元四大家”之一。其画谱创作于至正十年(1350年),专为外甥华子文学画所作,内容涵盖山水、竹石等技法,语言精炼直指画理核心,兼具教学价值与艺术高度,清代乾隆帝曾多次题跋推崇。
-
创作背景与目的
倪瓒应外甥华子文请求编写此画谱,以十帧图文详解画法,如“柳条梓叶”强调构图如行军布阵,“树正面反面”阐释墨色浓淡随四季变化的规律。内容不求深奥,但求实用,尤其适合初学者入门。 -
艺术特色与技法精髓
画谱体现倪瓒“天真自然”的美学观,主张“用墨随意始见天真,用笔遒劲乃是得法”。例如“松老嫩正反”一帧指出画松需“率略而成”,避免工气;而“半壁佐远山”则示范“丈山尺树”的比例原则,展现空灵意境。 -
历史影响与跨界对话
清代乾隆帝对此画谱极为珍视,留下多段题跋,既赞其“四气俱备”的笔墨境界,又借画抒怀,形成帝王与隐逸画家的跨时空艺术对话。画谱后被《石渠宝笈》等权威著录,成为研究元代山水画的重要文献。
倪瓒《画谱》以简驭繁的技法解析与超越时代的艺术理念,至今仍为习画者提供灵感。若想深入体会其笔墨神韵,可结合真迹或高清复制品临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