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主要风险可分为以下五类,涵盖信用、市场、操作及合规等多个维度:
一、信用风险
-
核心企业信用风险 :核心企业经营不善或财务危机会直接影响上下游企业还款能力,引发连锁反应。例如房地产企业暴雷导致供应商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
中小企业信用缺失 :财务制度不透明、经营波动大,导致金融机构难以评估还款能力。例如服装企业拖欠账款导致托盘资金方回款延迟。
-
物流监管方风险 :第三方监管漏洞(如合谋欺诈、虚假仓单)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例如河北秦皇岛粮库与粮商勾结盗卖玉米。
二、市场风险
-
价格波动风险 :商品市场价格受国家政策、经济周期、供需结构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或资金回收困难。例如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相关供应链企业。
-
政策冲击风险 :政策调整(如“十不准”禁止虚假贸易)可能直接阻断融资渠道。例如某国企因历史虚假贸易被追责。
三、操作风险
-
虚假交易与重复质押 :通过伪造合同、重复开立仓单等手段骗取资金,例如广东纸浆案、青岛港骗贷案。
-
货权纠纷与监管漏洞 :虚假仓单、空开仓单等导致资金损失,例如上海钢贸事件损失超百亿。
-
内部操作失误 :信息不对称、系统故障等引发审批延误或数据泄露。
四、合规风险
-
法律与监管风险 :违反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或国际制裁,例如无实质交易的融资性贸易被追责。
-
企业内部制度风险 :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操作不规范。
五、其他关键风险
-
贸易真实性风险 :虚假合同、循环开票等行为直接导致资金损失。
-
资金流风险 :资金挪用或“三套行为”(套利资金流向金融传销)影响正常融资。
总结 :供应链金融需综合运用区块链技术、第三方信用评估、严格合同审查等手段,降低信用、市场及操作风险,同时加强合规管理以防范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