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数百年历史变迁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与两岸血脉联系。从三国时期大陆军民东渡垦拓,到明清两代设立行政机构系统治理,再到近代抗击外侮与现代化建设的交织,台湾的发展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
-
早期开发与行政建制:公元230年三国吴国官兵抵达台湾(夷洲),留下世界最早的文字记载。隋唐至宋元时期,大陆移民持续迁入,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管辖。元朝1335年设澎湖巡检司,标志着中国在台正式行政建制的开端。
-
明清治理与反殖民斗争:明朝郑和船队曾驻留台湾,17世纪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被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1885年建省,首任巡抚刘铭传推动铁路、电报等现代化工程,奠定台湾近代化基础。
-
近代抗争与光复:1895年《马关条约》后台湾遭日本殖民统治,民众武装反抗持续不断。1945年依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台湾回归中国主权管辖。1949年后因内战遗留问题形成两岸特殊状态,但主权归属从未改变。
-
经济文化融合:1811年台湾人口达190万,九成来自闽粤移民,带去了农耕技术、儒家文化与民间信仰。清代台湾成为东南粮仓,与大陆形成“糖米贸易”互补体系,中华文化深植社会各层面。
台湾的历史是中国边疆开发史的缩影,其每一阶段都印证了两岸共同的血脉、文化与利益纽带。当前两岸关系虽面临挑战,但和平发展、共创繁荣仍是不可逆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