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全面升级,强化核心素养培育,注重学科融合与实践能力,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实施。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明确了以培养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核心目标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类别来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其中国家课程涵盖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等16个基础科目,确保所有学生接受统一的核心教育内容。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等核心学科全面覆盖1-9年级,而外语课程则从三年级起开设,部分地区和学校可在1-2年级以听说训练为主。
学科设置与课时分配科学优化。新版标准规定,语文占九年总课时的20%-22%,数学和体育与健康各占13%-15%和10%-11%,显著提升了体艺课程比重,艺术课程更整合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内容,体现“五育并举”。特别地,劳动和信息科技被独立设置,从一年级开始贯穿,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字化素养。地方与校本课程则预留14%-18%的灵活性,支持区域特色教育。
课程内容全面升级,注重学科融合与实践导向。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导向,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国家安全教育等元素,增强课程的思想性与时代性。科学课程在初中阶段可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强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项目式”“探究式”教学。教材编写需精选素材,融入真实情境任务,利用数字技术丰富学习体验。
总结来看,新课程方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了系统化、综合性的育人框架,既强调学科基础,也关注个性发展与创新能力,为新时代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教育工作者需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实际,灵活落实课程理念,推动“减负提质”目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