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档立卡考生是指家庭经济困难、被纳入全国扶贫信息系统的学生,可享受升学、资助等政策倾斜。这类考生需符合国家贫困标准(如年人均收入低于3300元),经政府审核后获得《扶贫手册》,在教育考试中享有专项计划、降分录取等扶持措施,旨在通过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 资格认定:考生需为农村户籍且家庭收入低于国家贫困线,由县级扶贫部门审核建档,信息录入全国扶贫系统。部分地区要求提供《贫困户申请书》、村民代表大会评议记录等材料,审核通过后公示名单。
- 升学优势:
- 专项计划:专升本、高考等考试单列招生名额(如新疆专升本建档立卡计划占总招生约10%),竞争压力小于普通考生。
- 分数优惠:部分省份单独划定录取线(如安徽建档立卡考生公共课合格线比普通生低20分)。
- 两次录取机会:贵州等地允许建档立卡考生优先投档,若未录取可继续参与普通批次。
- 资助政策:涵盖全学段,包括学前教育免保教费、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等教育国家助学金(最高4000元/年)及生源地助学**(本科最高8000元/年)。
- 动态调整:政策随扶贫成果巩固期(2020-2025年)可能调整,如重庆宣布2026年取消专项计划,但当前多数省份仍延续执行。
提示:建档立卡虽提供政策支持,但最终录取仍依赖成绩。考生需主动提交材料并关注户籍地最新政策,普通考生无需过度担忧名额挤占,专项计划通常独立于普通招生。教育公平与个人努力相结合,才是升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