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建档立卡是指通过建立电子化档案和发放《扶贫手册》,精准识别并动态管理贫困户、贫困村和贫困县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在于以户为单位,依据收入、住房、教育等综合指标筛选帮扶对象,并通过“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医疗住房安全)标准实施针对性扶持,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
精准识别的核心标准
建档立卡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如2020年标准为4000元左右)为基础,同时结合住房安全、医疗保障等硬性条件。例如,居住C/D级危房或因病致贫的家庭,即使收入略超标准仍可能纳入帮扶范围。 -
动态管理的运作机制
贫困户名单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通过“有进有出”原则调整:脱贫家庭经审核后退出系统,新致贫或返贫家庭则通过“两评议两公示一公告”程序重新纳入,确保帮扶资源精准覆盖。 -
《扶贫手册》的关键作用
每户建档家庭会获发统一制式的《扶贫手册》,详细记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及成效。该手册既是贫困身份证明,也是监督帮扶责任落实的重要依据。 -
多层级覆盖的帮扶体系
建档对象不仅包括贫困户,还延伸至贫困村和贫困县,通过分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制定区域整体脱贫规划。例如,贫困村需满足“贫困发生率低于2%”才能退出。
提示:建档立卡是我国精准扶贫的核心工具,其数据化、动态化的管理方式为全球减贫提供了重要参考。如需申请帮扶,可向当地村委会提交材料并参与民主评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