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差异计算表填写需明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关键步骤包括: ①划分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人工等)、②录入标准数据(预算单价/用量)、③记录实际发生值、④计算差异值(实际-标准)并分析原因。分项对比和定期更新是核心要点。
-
划分成本项目
按生产流程分解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类别,确保每项支出归属清晰。例如,直接材料需细分到原材料A、B等具体品类。 -
填写标准成本数据
依据历史数据或行业标准,在表格中预设单位产品的标准单价和用量。如:原材料A标准单价10元/件,单耗2件/产品。 -
记录实际成本数据
采集实际采购价、工时消耗等数据。若原材料A实际采购价为12元/件,单耗1.8件/产品,需逐项填入对应栏目。 -
计算并分析差异
通过公式(实际值-标准值)得出价差与量差。上例中,价差=(12-10)×1.8=3.6元(不利差异),量差=(1.8-2)×10=-2元(有利差异)。 -
标注差异原因
在备注栏写明影响因素,如"供应商涨价导致价差"或"工艺改进减少用量"。
提示: 差异值为正表示超支(不利差异),为负表示节约(有利差异)。建议每月更新数据并横向对比趋势,及时调整生产策略。